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
教育部直属985、211重点高校,人才荟萃、名家云集
中国人民大学课程研修班
报考常识
当前位置:首页>报考常识

从边缘到核心:在职金融人如何破局投行与风控?

凌晨三点,某城商行公司部副总李航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港股招股书,手指无意识地敲打桌面。这是他第三次被排除在跨境并购项目组之外,而新晋的90后海归同事却已参与设计了3.2亿美元的可转债发行方案。“中资美元债发行结构”“SPAC上市路径”这些高频出现的术语,像一堵无形的墙,将他隔离在核心业务之外。

一、金融中层的转型三重门

1. 知识迭代断层
2023年国务院《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》(国发〔2023〕11号)将“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”列为重点任务。然而,中国银行业协会《2022年中国金融人才发展报告》显示,超半数从业五年以上的中层管理者坦言“新型金融工具实操经验不足”。某私募基金合伙人曾直言:“看不懂碳排放权衍生品定价模型,就接不了央企的绿色融资项目。”

2. 资格认证短板
财政部《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》(财会〔2020〕5号)将CFA、FRM等认证纳入人才评价体系。某头部券商投行部数据显示,2022年科创板IPO保荐团队中,CFA持证人占比达43%(数据来源:证券业协会《2022年投行业务分析报告》)。

3. 政策响应滞后
央行《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指引》(银发〔2023〕142号)要求建立环境压力测试体系,但某股份制银行风控总监坦言:“团队对TCFD气候信息披露框架的实操仍停留在纸面。”

二、人大在职研究生的破壁密码

靶向课程重塑知识架构

投行实务模块:深度解析《跨境并购估值建模》《SPAC上市全流程》,课程衔接CFA三级核心内容,直击“中概股回归”“碳中和债券”等热点

政策沙盘推演:2024年新增《绿色金融产品设计》,拆解国家发改委《“一带一路”绿色投资原则案例集》中某国企5.2亿美元绿色债发行项目

双轨师资打通任督二脉

校方教授层参与起草的《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报告》被央行采纳为政策参考

企业高管亲授《跨境并购估值模型搭建》,还原其主导的某能源企业海外收购案决策链

三、转型窗口期的生死时速

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4月发布的《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金规〔2025〕12号),将权益类投资上限提高5%,这意味着资产证券化、衍生品设计等岗位需求将激增。正如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所说:“适应变化的速度,决定你在金融食物链中的位置。”

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补录通道即将关闭,目前仅余6席。如果您正面临:

参与跨境项目时因国际规则不熟导致的边缘化危机

竞聘投行岗时因缺乏系统学术背书屡屡受挫

应对ESG监管时解读能力不足的职场风险

请立即咨询在线老师,获取补录名额,用国家政策红利与人大金融学的学术势能,为您的职业转型按下加速键。

联系我们
  • 联系人 :
    (孙老师)